骨结构模型 – 3B Scientific 3B MICROanatomy™ Bone structure - 80 times enlarged User Manual
Page 14

®
14
中文
骨结构模型
该模型显示了板层骨的部分结构,该结构是最
近发现的作为人体骨骼单位的管状骨的基本结
构,
(该模型大约是真实尺寸放大的80倍)。
与其他类型的骨骼相比,管状骨是由很少的骨
小梁结构(疏松状或海绵状结构)(1)与一层
较厚的致密层构成(致密质或骨密质)(2)。
而且骨头上通常附有一层薄膜及骨膜(3)。
骨膜内层也就是生骨层,通常由较多的细胞构
成,并且该层内还有较多静息状态的骨前体细
胞(格根包尔氏细胞),这些细胞可以保证骨
折后的骨再生。外层是由坚硬的胶原结缔组织
层构成(纤维组织层)。这些胶原纤维束纵穿
骨外膜,进入骨的结缔组织内(穿通纤维,夏
皮纤维)(4)。
之下为皮质层,该层内有细胞间质的分层现象
(因此又称板层骨)。皮质层的最外围又称环
状层(5),该层平行于骨外膜。板层骨是由最
基本的股单位,也称哈弗氏系统构成(6)。板
层骨中的层主要是由大部分羟基磷灰石等无机
质(大约占全部物质的65%),与少量部分有机
质构成(而有机质中90%以上的是胶原)。由于
骨质各层之间的胶原纤维有不同的相反的倾角
(7),因此骨质中的有机质与无机质之间的稳
定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些结构可以抵抗外
力的推拉。骨细胞(8)位于各板层之间,保持
陷窝状。由于所有的骨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在一
起,并且与哈弗氏管系统紧密接触,所以所有
的骨细胞均是由哈弗氏管供养(9)。
中间层位于哈弗氏系统之间,并且不与任何血
管相连接(10)。尽管他们的厚度与分层情况
均与前哈氏弗系统明显相关,但是哈弗氏系
统是在骨持续重建过程中基于这些中间层形成
的,而且这些哈弗氏系统在生长期之后同样会
继续发育。
福尔克曼管内有脉管,其在穿过骨外膜之后与
哈弗氏系统内的脉管(11)相互交通。福尔克曼
管为骨性管道,周围并没有环状层,而且其与
哈弗氏管相反。哈弗氏管系统的顺序并不会由
于其横贯或斜穿福尔克曼管而被打乱。
皮质层遵循一种流动的过渡小梁层特点,主要
由薄的板及棒构成的小梁状构成(1)。在骨髓
腔方向内,骨质受内层的环状层(12)与内膜层
(又叫骨内膜)(13)限制。骨内膜是由一系
列扁平的细胞连接构成,这些细胞可以形成新
生骨。红骨髓(14)位于骨端的骨小梁内,黄
骨髓又叫脂肪骨髓位于骨的管状部。
我们要衷心的感谢德国德雷斯顿的卡尔古斯塔
夫卡斯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Richard H. W.
Funk教授,同时他也是一名医生,对该模型的
大力支持。
骨结构
1 骨小梁(海绵体)
2 致密质
3 骨外膜
4 穿通纤维、夏皮纤维
5 外环骨板
6 骨单位
7 骨单位薄层
8 骨细胞
9 哈弗氏系统
10 中间层骨板
11 福尔克曼管
12 内层的环状层
13 骨内膜
14 骨髓(海绵体)